四十年匠心筑梦 口腔技艺守护者

发布时间:2025-08-22

       在银川市口腔医院临床一线的背后,总有一群专注的身影穿梭于模型与器械之间,他们就是拥有四十年从业经验的技师袁廉蜀、毛育宁、任凯。从初入行业时的口腔修复后台技师起步,到如今三人已各有专攻。袁廉蜀、毛育宁两位老师专注于正畸和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,而任凯老师则坚定地驻守在放射工作一线,他们用半生坚守,诠释着口腔医疗工作者的匠心与担当。

       上世纪80年代,袁廉蜀、毛育宁、任凯三位年轻技工踏入口腔医疗领域,从最基础的口腔修复后台工作做起。那时的修复技师工作,需手工雕琢每一副义齿模型,对精度与耐心要求极高。他们白天学习取模、咬合调整技巧,晚上自学口腔解剖学知识,常常在工作室钻研到深夜,只为让每一件修复体都贴合患者口腔需求。凭借这份较真劲儿,他们很快成长为修复后台的技术骨干,经手的修复体以精准、舒适广受患者认可。​

       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,医院正畸科对专业技师的需求日益迫切。已在修复领域站稳脚跟的袁廉蜀和毛育宁,主动申请转型,从零开始学习正畸技术。为掌握正畸模型设计、托槽定位等核心技能,他们白天泡在正畸科后台反复练习,晚上查阅国内正畸技术文献,孜孜不倦的日复一日。从修复体制作到正畸辅助治疗,跨度虽大,但他们始终以“零差错”为标准,每一份正畸模型的测量、每一套矫正附件的制备,都力求精准无误。​

       四十年光阴里,三位技师见证了口腔医疗技术从手工为主到数字化辅助的变革,却始终保持着对技艺的敬畏之心。如今,已近退休年龄的他们,依然坚持在医技工作一线,不仅做好本职工作,还主动将经验传授给年轻技师,手把手指导模型制作技巧,分享多年积累的实操心得。“干一行就要精一行,患者和医师们信任我们,我们就得把每一件活儿做到最好。”这是他们常说的话,也是他们四十年从业生涯的真实写照。​

不论是口腔修复和正畸的技术后台,还是放射科工作一线,他们用四十年的坚守与深耕,在平凡的医技岗位上,以匠心守护患者口腔健康,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,成为银川市口腔医院名副其实的“技艺传承者”。

上一篇:荟萃金秋   共筑童齿健康未来 ——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《儿童口腔常见疾病规...

下一篇:医途漫漫铸德馨 勤耕久久砺技精 —— 银川市口腔医院开展第八个“中国医师节”...

返回列表